精英汇集团荣获2020香港上市公司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八届港股100强 – 卓越教育服务奖,足证精英汇集团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均获业界广泛认同及高度表扬。
精英汇集团旗下的遵理为香港广受认可的品牌,多年来一直为本港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致力帮助年青人一展抱负及所长。遵理更获得多个机构颁发奖项,包括香港服务品牌、商界展关怀等,彰显遵理在教育服务方面的贡献。

精英汇集团荣获2020香港上市公司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八届港股100强 – 卓越教育服务奖,足证精英汇集团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均获业界广泛认同及高度表扬。
精英汇集团旗下的遵理为香港广受认可的品牌,多年来一直为本港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致力帮助年青人一展抱负及所长。遵理更获得多个机构颁发奖项,包括香港服务品牌、商界展关怀等,彰显遵理在教育服务方面的贡献。
⚠️切勿夸大港籍身份的升读港八大的作用!
✅升读香港八大,港籍占据优势是肯定的 ,
但是非港籍想用 DSE 冲八大又有什么优势?
香港八大每年都会公布联合招收成绩给港籍生参考,然而经非联招,香港八大都不会公开有关收生参考数据。
虽然如此,我们也尝试向香港八大了解过非港籍生的DSE成绩要求,得到香港理工大学及岭南大学的回复,理大提供非联招下的DSE入学中位数为「最佳5科」25分,岭大则为「最佳5科」22分,同时要符合主科332A的基本要求。这里亦有一些理大及岭大的联招学科收生要求给大家比较下。
除了热门学科收生要求较高外,非港籍生的DSE成绩要求与一般联招收生要求差不多。
理大、岭大2023收生成绩
不过需要注意部份课程,港籍生在联招下,某些相关科目可以获得比重加乘,整体要求分数会更低,但是也能够看得出非港籍生整体而言不比本地生成绩要求高出很多。
肯定不是某些机构或者所谓专家讲成月球与地球距离那么大。
一切都是策划 that matters 。非港籍当然要付出更大努力才可以考上香港八大,但是用DSE上八大无论有无港籍都是一条行得通、看得透、有得计的路!
扫码添加老师微信,为你量身订制适合你的香港升学路!
让我们下期再会,更多资讯干货 欢迎关注遵理~
过去在校园咨询日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不少家长的忧虑,尤其内地家长忧虑孩子转DSE的复杂性与挑战。而今天,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帮助更多家长认识到,转DSE赛道并不仅仅是花费大量金钱报读课程就行,寻找合适的伙伴与教学团队同样至关重要。
一次意外的相遇
前段时间有三位来自内地的家长前往遵理的分校,她们分别是一位姑姑、一位祖母和一位妈妈。她们满怀期待的准备为自家孩子报名六个周末的课程。在她们看来,只要投入足够的金钱和时间,孩子就能顺利的过渡到香港的教育体系。
然而,这个想法在与遵理集团创始人梁贺琪博士的交流中消散。梁博士发现她们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适应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等一些关键的问题几乎没有明确的法,转DSE仅仅是“头脑一热”。后来在与梁博士的深入沟通下,她们最终决定先不报名,而是向遵理寻求更合适且正确的求学方案。
孩子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基础。
香港的补习节奏快且竞争激烈,孩子是否能适应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求学路上是否有同龄的朋友或家人能引领他们向上、向学,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没有一个能够理解他们需求的导师,孩子在香港的学习之路可能会变得更加艰难。
专业指导意见的重要性
我们建议家长与学校的校长和招生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DSE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专业的意见指导至关重要,他们丰富的经验能够帮助孩子更快适应香港的学习环境,并获得及时的支持与信息。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找到一个能够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学校,远比单纯的课程报名更为重要。我们相信,良好的教育能够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应将所有责任都放在他们身上。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未来规划,才能更好地辅助他们的成长。内地生在转DSE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伙伴和教学团队是成功的关键。金钱的投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合的支持和引导,让孩子在独立思考中成长。
转DSE赛道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对待孩子的需求,寻找合适的支持系统,就一定能为他们的未来铺就一条光明的道路。希望每位家长都能与孩子共同成长,助力他们在DSE道路上取得成功。如果孩子希望在内地学习DSE,可以考虑寻找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质量高的教学团队。遵理坪山校区的团队中港籍教师占半数以上,让孩子在内地也能体验到香港的教育模式。
*教研团队超过100人,未能尽录 任课安排按实际情况而定
我们荣幸地宣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响应本集团主席梁贺琪女士的建议,决定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试(DSE)学生。这一举措标志着港科大(广州)在促进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早在此前,遵理代表团一行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参加由香港贵州文化交流基金会组织举办的参访团期间,遵理集团创始人兼香港贵州文化交流基金名誉副会长梁贺琪女士在交流会议上发言,向港科大(广州)倪明选校长与吴宏伟教授提出了此项重要而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梁贺琪女士指出,接受DSE考生的招收将为港科大(广州)带来多重益处。首先,这将丰富学校的学生群体,引入香港本地优秀学子的同时,也为国际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这种多元化的学生组成将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其次,接收DSE考生将进一步提高港科大(广州)的学术声誉和竞争力。DSE考试作为香港高中学生的主要选拔标准,其评估标准和国际接轨度较高,被广泛认可和接受。招收DSE考生将使港科大(广州)学生的学术水平更具国际竞争力,为学校在国内外的声誉树立更坚实的基础。
内地高校招收HKDSE学生计划再添新成员
不仅如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同样也是内地高校招收HKDSE学生计划的新成员。目前计划内的成员高校从132所升至138所,为HKDSE学生提供更多新选择。
01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自1991年创立以来,秉持锐意创新、与时并进、博大包容、坚持原创的理念, 在教育、科研和知识转移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短短三十年间,港科大于全球高校排名节节上升,被公认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年轻学府。
02 浙江工业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浙江工业大学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和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和浙江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浙江工业大学。
03 绍兴文理学院 Shaoxing University
绍兴文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全日制综合性高等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1996年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与绍兴高等专科学校等合并建立绍兴文理学院。2000年绍兴卫生学校、上虞师范学校、绍兴市城乡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并入。2005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12月被浙江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04 华南农业大学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华南农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61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57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40万平方米。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优美环境。
华南农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61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57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40万平方米。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优美环境。
05 西南交通大学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成都。
学校1896年创建于山海关,始称“北洋铁路官学堂”(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也是1921年中国首次建立“交通大学”的最早源头之一。
06 西北工业大学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
这六所大学的加入为原先已有的132所内地高校招收HKDSE学生的行列增添了新的选择。这意味着HKDSE学生将能够享受更多样化、多元化的学府选择机会。
同时,这些新成员大学的加入反映了内地高校对HKDSE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它们为HKDSE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们将有机会在这些知名大学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培养专业技能,以及与内地同学进行深入合作与交流。
文中大学图均源自网络。
侵删。
很多人说DSE时都会提到DSE英文,说它很难。但其实,DSE英文虽然难,却不会比得过A-Level、IB、AP、SAT这些西方教育学制的课程对于英文的要求高。它们全部科目只可以用英文作答。而刻意聚焦于DSE英文,根本重点在于人们未能看透DSE。
内地学生在DSE赛道上表现优异,其中最考验技术的科目实际上是选修的哲学。这一点很多香港土生土长的师生可能并不太了解。
这主要是因为香港的12年义务教育,选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内部体制安排。例如很多学校,学生成绩不够好就读不了理科班,中史科不够人读就不开班,而有的学校则是响应教育局“文中有理,理中有文”的号召,就会出现不同寻常的选修科组合,例如ICT+M2+BAFS。总之,香港学生中四选科自由度比想象中低。
有些中途转读我们遵理学校的学生都说,正是因为遵理学校所提供的选修科目多样、自由度相对大。一些能力强且目标清晰的学生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选修科组合,宁愿放弃免费的官津学位,转头报读遵理。
但毕竟每个人能力与兴趣不同。以下建议仅供参考,尤其针对内地学生而作出的粗略建议。有选科烦恼的同学,建议你可以进行一个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安排与老师一对一咨询。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理科生。理想的组合当然是物理+化学+生物,但也有学生认为物理很难,而且它是理科中文字相对较少的一科。对于数理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考虑只修读化学和生物,将中史作为第三科来替代物理。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文科不感兴趣,但数理又不是特别出色的学生来说,化学+生物+中史可能非常适合。
相反,如果数理非常好,但又觉得生物涉及太多文字,你可以选择物理+化学+数学延伸部分(M2)。然而,这类学生需要注意,由于这个组合更多地涉及数字和图表,较少使用文字。你需要特别关注语文和英文成绩,以免这两科成绩下滑。
当然,如果你觉得现今社会“容不下”纯理科人,认为必须修一门人文科学才能平衡学习,对于内地生来说,除了中史之外,你也可以考虑修读经济学。因为经济学在文商科中对理科生比较友好,既有使用数学的地方,也有使用文字的地方。我们见过许多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读经济学比文科生更容易取得高分的例子。
而对于文科生学生,正如之前说过中史加世界历史可谓是无敌组合,尤其是现在世界历史走势偏向中史化,双史兼修的学生省下来的读书时间,可以去运动、游玩,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外,还能有令大脑身心放松的时刻。
中、西史之外加多一科,如果中文极好的学生可以考虑中国文学,但现在有开文学的学校越来越少,懂教文学的老师也不多,那另外一科或还可以考虑修读经济。不过也会有学生选择修读生物,因为所有理科科目中,只有生物对文科生较为友好,而且修读一科生物,可以令文科生逆袭考上香港大学牙医专业,我们过去就有不少类似这样成功的例子。
对于内地生来说,DSE是一个国际化课程,所以选修自由度而言其实较香港学生更有弹性,这个内地生的优势其实好多人都不知道。另外,就算你学校没有提供你想选修的组合,一般都可以通过校外补习去补救,换言之,就是在学校修读两科,外出补习再修读多一科。我们以往的好多学生都是这样的,而自修加补习的一科通常都说依照自己的兴趣,加上补习课程教的都是干货,所以反而成绩特别好,过往遵理就有无数学生,因为校外增修的一科夺A、夺5**而成功入读港三大。 值得提醒的是学生不能以双重身份报DSE,因此学生在校外如果增修一科,必须得得到校长的同意,他先会帮你报考,如果他不同意,你就不能自己用另一个身份报考。所以千万记得,增修之前一定要同学校商量沟通清楚哦! 还有最后一点需要提醒,好多家长都误以为读历史将来出路会很窄,但是其实以DSE成绩冲香港八大,主要看分数。你修读什么科目?除了MBBS,牙医一类或者医疗及纯理科学系之外,其他并不会过多理会你修读的是什么科目,例如商科类、会计类专业只要分数高就可以。
2022 DSE成绩出炉,恭喜学子们成功夺星!
一起来看看此次夺星盛况吧!
在本次DSE考试中,约有4.7万名学生参加考试,考试及评核局公布,今年共诞生8名考获7科5**的“状元”(5男3女),较去年的7人多1人,当中4人、分别有2男2女同时在数学延伸部分(即M1或M2)取得5**,成为今届文凭试“超级状元”。
今年,遵理状元摇篮又添三位,其中有1位更是“超级状元”!过去9年,超过70%的HKDSE状元曾入读遵理。
同时今年考获六科5**的榜眼有13人,分别是10位男考生,3名女考生;考获5科5**的探花则有38人,为25名男考生,13名女考生。学校考试及评核主管许婉清表示,今年最年长考生达70岁,最小考生为一名12岁男童,各自修考一科。学校考生方面,有一名15岁女学生应考7科。
据最新数据显示,以全体考生计算,今年考获“33222”成绩学生共有17,590人,当中以获得18分 – 23分的考生最多,共有9,448人。
而今年考获“3322”成绩或以上成绩的考生共有17,685人,是近5年来最低的人数之和。
除此之外,根据考评局最新公佈2022年文凭试成绩的统计数字。主要选修科平均有6成合格率;其中化学科最高,有75.7%。 在主要选修科中考获Lv.5或以上的考生平均有12%~14%;其中以经济科最高,有17%;商管最低,只有7.9%。
而在主科及生物/物理/化学合格比率中,中文科有近6成考生符合lv.3的大学最低入学要求,英文科则有52%。
*以上数据分析以全体考生为基础计算JUPAS选科策略——何为最优选?
7月20日是2022中学文凭试(DSE)的放榜日,考评局已公布各科成绩,大致上与去年相同,紧随其后的便是JUPAS联招,那么怎样选才是最优选呢?
在填写JUPAS联招志愿时次序同学要万分注意,不宜太进取,一定要在BandA3选一科“十拿九稳”的科目。
需要注意的是,放榜后考虑调改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在这关键时刻也要保持镇定应对。因此,2022DSE考生应及早就根据不同情况预测完自己的DSE成绩。例如:比预计的分数高2分、比预计的分数高5分或是比预计的分数低3分,再按各个情况来预先计划如何调整JUPAS的学科志愿。
每年会提供约1.5万个第一年学士课程学额,而JUPAS申请统计资料显示,2022年有38,955名学生递交JUPAS申请。根据过去多年经验,DSE考生即使符合入学要求33222的资格,并不代表能够升读本地教资会资助的大学。因此,适当地编排JUPAS志愿顺序非常重要。
分数较高可以放心将较多老牌大学的强势课程放在首三至六志愿内,争取首三个选择内报选最有兴趣及最有把握的课程。分数未如理想则应将这些课程适量调动,改为放多些新晋或较易被取录的学科,甚至副学位课程。
此外,在“弹性收生”安排下,部分成绩优秀的考生在中、英文科或2科选修科中,其中1科成绩只达第2级,仍有机会入读大学。不过,考生读课程所持的总分数会打折,并需确保课程放在JUPAS入学申请的Band A;而今年港大、中大、科大及理大都采用“加分制”即获5、5*及5**的成绩,其入学分数将会相应增加至5.5、7和8.5分。
点击下方链接一文看全香港各大学“弹性收生”安排
最后修改时,建议你根据各大学公布的过往新生入学取录成绩为标准。例如:港大理学士(言语及听觉科学) JS6157的2021年收生LQ是6科36分,若你考获6科32分,绝对不建议将此作为首名志愿!
Band A选科三大定律
第一志愿:
最想入读而实力可及(或对自己来说有一点难度)的课程
第二志愿:
按现实条件选择入读机会高的课程
第三志愿:
较为稳健“十拿九稳”的课程
记得参考最近4届的入学收生成绩,谨记不要过分冒险把心仪但不符现实的课程放在志愿之中,如果你打算第一志愿放手一搏,建议你必须要有该科去年收生最低分数才值得勉强一试。尤其是“神科”收生成绩比较固定,不应期望靠侥幸能够入读。
更多升学资讯
欢迎添加下方微信了解!
添加老师微信
5月2-3日,遵理元朗专班将举行开放日活动,热忱邀请您前来参观并了解相关信息。届时,您将有机会进行现场咨询,现场还将安排面试。我们期待与您见面,并为您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遵理是什么?
✅创校35年|8000位毕业生考入港八大
✅毕业生顺利入读港大牙医、港大法律、港科大工商管理
遵理日校一直是香港家长及学生私立日校首选,根据Prof J MIRI调查显示,超过80%香港家长以遵理日校作为DSE私校首选。
为了更好照顾「内地成长港藉」学生,今年遵理日校在元朗正校推出中四(高一) 、中五(高二) (下年会衔接上高三) 的以普通话及英语为主授课的DSE全日制日校课程。
课程与香港DSE日校相同,主要是增加上课、学习时间,课程授课也以普通话及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更适合「内地成长」由普高转读的学生。
为何选择香港遵理DSE日校?
1.课程为普高转DSE赛道的学生量身打造,课程更针对性
2.香港教育局注册学校,可颁发有效的毕业证书
3.设有2个教育局注册理科实验室供SBA用,保送学生考DSE物理、生物、化学等理科
4.遵理日校多年来是香港考评局官方考场
5.优良师资,负责教师平均任教香港公开考试超过10年以上6.35年办学经验,助无数学生考入港三大
学生佳绩
元朗「内地成长港藉生」专班提供及建议DSE选修课程
✅必修科:语文、英语、数学、公社科
✅理科组:物理、化学、生物、数学M2
✅文商科组:经济、中史、历史
入读遵理日校条件
-初三至高二/中三至中五学生;
– 操行良好,愿虚心受教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约见部分立法会议员讲解香港资助大学 (港八大),目前拟加价三年,每年加幅约为5.5%。
由于香港八所资助大学学费27年来未调整,每年学费只需HK$42,100元,每年加幅5.5%,意味由现时每年增至4.4万元。
现时学费 | $42,100 | |
假设加价5.5%后学费 | $44,215.5 | +$2,115 |
有媒体询问香港8间资助大学查询是否支持增加学士学费,香港中文大学表示「大学理解政府的做法,分阶段逐步上调本港资助大学的学费,是体谅学生的做法」。而身兼香港科技大学校董陈仲尼表示与教育局会面讨论加学费一事,他曾提出延长加学费年期,以降低每年加幅,又引述当局回应指今次加幅已算温和,不希望影响下届政府自主权,因此维持加学费3年。
政府期望上调学费水平,以提高收回成本的比例,加上政府近年财赤,所以教育界对加费理解。而香港政府也会考虑家长与学生的承受能力,每年加幅温和,亦不会追求短时间内「一步到位」,相对于过去27年的通胀率来说,5.5%的加幅相对合理,学费增加每年学费增加2千元,相信社会较能接受。
更多升学资讯,可后台留言咨询升学老师~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近三年,众所周知莘莘学子学习进度受影响,但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仍未有停办;国际线情况却大相迳庭,多个国际公开考试评分机制备受冲击。其中2020 和2021 连续两年的国际文凭考试(IB)、英国会考课程(GCSE)及 AS考试也通通取消,而英国高考课程(GCE A-Level)早前才有限度在某些地区恢复。
在这“空档期”,POE、TAG、CAG等各种不同名堂的评核方法相继出现,令人目不暇给。这些都是类似DSE校本评核的学习证据全集,以学生日常功课和校内考试及测验成绩作为其中重要考量。英联邦国家的考试,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A-Level等深受英国影响的不同东南亚地区公开考试,均无一幸免地遭受不同程度影响。香港只有一个考评局,但全球获授权举办GCE有关考试的考评机构则有很多个,而且大部份是私营公司,甚或由上市公司负责营运,他们考虑的除了整体学生利益,还有自身的利益,关系千丝万缕,说不清,理不清。
Part 1取消考试出现等级膨胀等问题
外界“七国纷乱”之际,香港DSE虽不至于岁月静好,但相比之下,纵使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也没有停办过一届,当中仅取消了若干口试部份及曾延期举行。入大学的一战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稳定、透明与公平。说好了要考试就考吧,要是不考也没关係,但并非我已准备好应战,而你突然说取消考试,只考虑平日校内考试表现及校本评分够了,这种安排令人措手不及。
笔者朋友是某传统名校GCSE及GCE A-Level全盘运作的负责人,在过去三年抹完一把汗又抹一把汗。考试取消了,成绩要通过调整算法后发出;学生提出多个因素抗议,官方曾妥协并调整为采用学校直接评估的成绩。及后大考于2021年取消采用中心评估成绩;而2022年则恢复大考。今年2月才公开预告评分会相对宽松;至于2023年的考试,目前尚未公布具体安排,但今年3月另一份官方文件又已指明明年GCSE及GCE A-Level成绩评分严谨程度将要恢复到2019年、即疫情前的水平!换言之,官方也察觉到学校评核标准不一、教师评估成绩出现偏执及等级持续膨胀(Grade Inflation)等种种问题。
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到贫困地区学习的考生,同时对新学校的学生不公平,主要由于他们的校内评核相对不被考评机构认可;加上有人指出,传统名校的评核分数被过分信任与依赖。
尽管官方口径会与不同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多方检查及协调,也会检视不同学校与教师的判断是否一致,但这一切承诺是否可行?一个很简单的假设:你若是名校校长,你是否让步?是否随便让考评机构去“协调”学校老师给予的评分?如不,考评机构为了让不设公开考试的评核“更公平”,而好成绩并非限于传统名校,自然需要合理地“派发”好的等级。
换言之,等级膨胀的问题,根本没有短期缓解的可能。有人可能会问,容易“拿A”、皆大欢喜,不是好事吗?别忘记大学以此成绩挑选尖子,滥发“A”的结果就是英国“G5”精英大学各自设入学考试,并把IB及A-Level成绩的佔分减至只有5至35%,更甚连个人陈述也比标化成绩影响力更大。
Part 2A Level重新设考试取A级比例降
CAIE(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爱德思(Pearson Edexcel )、AQA (Assessment and Qualifications Alliance) 等数个GCE考评机构于本月陆续放榜。“有人欢喜有人愁”,有本届考生消息指国际考生(包括内地考生)普遍被压分,亦有人指评分出现混乱的情况。其实压分的情况不限于个别地区,英国本土以至全球国际考生也一样,包括不同团体统计均显示今年5至6月的A-Level考试取得评级“A”或以上的学生比例,比2021年为低。这从CAIE 公布的A-level 国际试等级数据可见端倪,以数学科为例,在2016至2019年、6月份的考试中取得“A”或以上等级的比例一直维持在32%至36%之间;至2020首年取消考试,比率却突增至55.2%。随后2021年同样取消考试,相关比率虽然大幅回落,但仍然维持在45.7%高位 ;而今年3月回复考试后,比例则突暴跌至36.2%水平,最新6月的官方等级数据虽未发表,但结果已不言而喻。
换言之,有很多已经收到名校“有条件取录”(Conditional Offer)的同学将空欢喜一场,其中本来预计有“A”或以上的,一大部分学生或未能相关评级,取录当然也泡汤。
过去十多年,家长“争破头”为子女争取入读国际学校或直资学校,希望避开DSE。然而,在疫情之下,准备投资大量资源走这条赛道的家长,是否应该重新审视才作决定?有“死亡之卷”之称的中文科将于2024年简化成两卷—阅读与写作;通识科则改为公社科,只评合格与不合格;加上“四大”调整了收生策略,或不需“3322”也可入读大学,大学联招(JUPAS) 跌到只有不足4万竞争者。家长花百万打造的“国际”跑道,无论行 非联招(Non-JUPAS) 也好、出国留学也好,是否比以本地DSE成绩报读JUPAS更容易行?所付出的代价是否更值得?这点值得三思。
纵使有家长觉得DSE有万般不好,毕竟它受全球300多间大学认可,而且不断改善中,如果论“性价比”,还是相当高。有人或叫DSE做“香港高考”,有比较内地高考的意味;笔者反而认为DSE更近似 GCE A-level,其中得天独厚的优势是考生还可以选择以英文或中文应考,相信全球通行的国际公开试也仅此一个。
文:梁贺琪 June Leung|遵理创始人
*原文载于香港01刊登
梁贺琪 遵理创始人
八十年代末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翻译系。投身教育界超过1/4世纪。典型香港work-hard-play-hard一族。吃喝玩乐皆有要求,但不拘一格,法国菜也好、街头小吃也好;欣赏欧洲名牌,也爱土产国货;看Wuthering Heights看Netflix,亦爱《红楼梦》。性格有点分裂,但矢志不渝做教育。
梁博士是遵理国际教育及香港主版上市的母公司精英汇集团的主席及创办人,本科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翻译系的她拥有30年外语教育实战经验,可谓桃李满门,而且多次带领教学团队为学生创造佳绩,校友有政商名人、医生、律师、创业家、十大杰出青年,人脉资源非常丰富。学术上曾出版多本畅销书,亦曾多次获得杰出企业家奖项,以远见卓识领导精英汇集团,致力为青年、教育行业及社会缔造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