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DSE 优势
HKDSE 优势
HKDSE优势
国际受认性高
考试压力小
考试成绩终生有效
唯一中文作答国际考试
可代替雅思考试
国际受认性高
考试压力小
考试成绩终生有效
唯一中文作答国际考试
可代替雅思考试
DSE 是目前唯一受国际承认能用中文作为考试语言的公开国际考试。除英语科以外,其他科目均可选择采用中文答卷,并且接受简体字作答,对以中文为母语的考生更有利。
透过 HKDSE,不仅可以考取香港本地大学,还可以考取海外大学。DSE 考试成绩受全球约 600 多所高校认可,热门留学地区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众多国家的大学都可利用 HKDSE 成绩报读,其中不乏牛津、剑桥这样的世界知名学府。港籍生还可以通过DSE成绩申请《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计划》,免试报读内地大学,2024学年起 ,参与计划的本科学校有138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大学。
2023年参与考试人数只有50,823人,考生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此外, HKDSE 考试所涵盖的知识范围与高考类似,国内考生报考难度不大,不需要太多额外准备时间也能轻松获取高分。
DSE英文科可作为雅思IELTS替代成绩:HKDSE英文科2分可申请香港副学士,3分可申请本科学士课程;而不少国外院校都会接受 HKDSE 英文科 3-4 分,作为取代雅思 IELTS 的要求。
与大部分公开考试不同,DSE成绩终生有效。并且报考大学时可采取合并制度,大部份香港的大学及若干其他海外大学,可以接受不同年份的 HKDSE 成绩合并申请入学。
排名 | 学校名称 | 国家/地区 |
1 | 麻省理工学院 | 美国 |
2 | 剑桥大学 | 英国 |
3 |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
4 | 牛津大学 | 英国 |
5 | 哈佛大学 | 美国 |
6 | 加州理工学院 | 美国 |
6 | 帝国理工学院 | 英国 |
8 | 伦敦大学学院 | 英国 |
9 |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 瑞士 |
10 | 芝加哥大学 | 美国 |
11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新加坡 |
12 | 北京大学 | 中国 |
13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美国 |
14 | 清华大学 | 中国 |
15 | 爱丁堡大学 | 英国 |
16 |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 瑞士 |
16 | 普林斯顿大学 | 美国 |
18 | 耶鲁大学 | 美国 |
19 | 南洋理工大学 | 新加坡 |
20 | 康奈尔大学 | 美国 |
21 | 香港大学 | 中国香港 |
22 | 哥伦比亚大学 | 美国 |
23 | 东京大学 | 日本 |
24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美国 |
25 | 密歇根大学 | 美国 |
26 | 巴黎科学艺术人文大学 | 法国 |
27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美国 |
28 | 曼彻斯特大学 | 英国 |
29 | 首尔国立大学 | 韩国 |
30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 澳大利亚 |
31 | 麦吉尔大学 | 加拿大 |
32 | 西北大学 | 美国 |
33 | 墨尔本大学 | 澳大利亚 |
34 | 复旦大学 | 中国 |
34 | 多伦多大学 | 加拿大 |
36 | 京都大学 | 日本 |
37 | 伦敦国王学院 | 英国 |
38 | 香港中文大学 | 中国香港 |
39 | 纽约大学 | 美国 |
40 | 香港科技大学 | 中国香港 |
41 | 悉尼大学 | 澳大利亚 |
42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 | 韩国 |
42 | 浙江大学 | 中国 |
44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美国 |
45 | 新南威尔士大学 | 澳大利亚 |
46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 |
47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 加拿大 |
48 | 巴黎理工学院 | 法国 |
49 | 慕尼黑工业大学 | 德国 |
50 | 杜克大学 | 美国 |
排名 | 学校名称 | 学校英文名 | 国家/地区 |
1 | 麻省理工学院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 美国 |
2 | 剑桥大学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英国 |
3 | 牛津大学 | University of Oxford | 英国 |
4 | 哈佛大学 | Harvard University | 美国 |
5 | 斯坦福大学 | Stanford University | 美国 |
6 | 帝国理工学院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英国 |
7 |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 ETH Zurich | 瑞士 |
8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 新加坡 |
9 | 伦敦大学学院 | UCL | 英国 |
10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Berkeley College | 美国 |
11 | 芝加哥大学 | UChicago | 美国 |
12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美国 |
13 | 康奈尔大学 | Cornell University | 美国 |
14 | 墨尔本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澳大利亚 |
15 | 加州理工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美国 |
16 | 耶鲁大学 | Yale University | 美国 |
17 | 北京大学 | Peking University | 中国 |
17 | 普林斯顿大学 | Princeton University | 美国 |
19 | 新南威尔士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 澳大利亚 |
19 | 悉尼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 澳大利亚 |
21 | 多伦多大学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加拿大 |
22 | 爱丁堡大学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英国 |
23 | 哥伦比亚大学 |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 美国 |
24 | 巴黎科学艺术人文大学 | Pari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rts and Humanities | 法国 |
25 | 清华大学 | Tsinghua University | 中国 |
26 | 南洋理工大学 |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 新加坡 |
26 | 香港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中国香港 |
28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美国 |
28 | 东京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 日本 |
29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美国 |
30 | 麦吉尔大学 | McGill University | 加拿大 |
32 | 曼彻斯特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英国 |
33 | 密歇根大学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美国 |
34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澳大利亚 |
34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澳大利亚 |
36 |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 ETH Lausanne | 瑞士 |
37 | 慕尼黑工业大学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 德国 |
38 | 巴黎理工学院 | Institut polytechnique de Paris | 法国 |
38 | 纽约大学 | New York University | 美国 |
40 | 伦敦国王学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 | 英国 |
41 | 首尔国立大学 |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 韩国 |
42 | 蒙纳士大学 | Monash University | 澳大利亚 |
42 | 昆士兰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 澳大利亚 |
44 | 浙江大学 | Zhejiang University | 中国 |
45 | 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 LSE | 英国 |
46 | 京都大学 | Kyoto University | 日本 |
47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 | 荷兰 |
47 | 西北大学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美国 |
47 | 香港中文大学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中国香港 |
50 | 复旦大学 | Fudan University | 中国 |